这是我和一个mm在网上关于中医的对话,记录下来,留作参考。每段前面是mm的来信,“---”后面是我对来信的回答。
很明显,咱们的认识方法上有些根本性的不同。
我的逻辑是这样的:核心价值及其逻辑衍生价值是我可以信赖的真实价值。就是说,没有证明的东西,都可能是假的。
你的逻辑是这样的:除了已知的错误外,都是真实的。至少都有真实的可能。就是说,没有证伪的东西,都可能是真的。
这个咱们世界观的根本差异。正是这个差异导致了咱们对陌生的中医的不同认识。但是不论怎样,mm还是好mm,咱们也还是好朋友。就当你多认识一个固执的老头儿吧:)
我可以具体说说你下面的观点。有兴趣就看看,没时间就算了。咱们也就是聊天玩儿的。
【 在xxx的来信中提到: 】
中药并不是没有数据,而是没有具体数值。相信它的人们,是因为亲身经历或者耳闻。古人如果如果没有告诉我们青蒿可以治疟疾,中国人口又要少很多了。青蒿素的发现者,给我们上过课,这位老先生活到老、学到老,非常值得敬佩。
---没有具体数据叫什么数据?耳闻不能作证,亲历难道没有个体差异?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中医是完全的劣势,所有人都同意的,没有统计数据,没有意义。除非中医能够自己发明一套自洽的,合理的数学工具对个例进行分析。这位老先生值得敬佩,希望有机会向他请教。
你可以怀疑中医,怀疑中药,为啥不用同样的怀疑程度对待西医和西药?就是因为那些统计数据?临床试验的那些样本,其实也并不是最终的真实准确结果,只能说是那个样本的统计结果。真实值和局部统计值,有的时候很相近,但是不是所有的都是。我学过《生物统计学》,也算是对统计有一点概念,您也不算是对牛弹琴。
---生物统计咱们当然学过,当然有其偏差,没偏差就不用统计了。但是大规模的统计,尚且有偏差,个例的偏差企不是更大?怎么能相信偏差大的,不信偏差小的呢?我怀疑中医中药,同样怀疑现代医学医药。但是现代医学医药给出了数据证明,而中医中药却没有。为啥要相信没数据的,而不信有数据的呢?
您提到的“中医”,怎么都是傻乎乎却自以为是的样子,莫非所有的中医都那样?而且有些道理我们看不明白,但是不表示人家做哪些事没道理。
---不是人家没有道理,只是没有我可以理解的道理。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人家做的事就有道理。还是这个,信任的问题。我不信任他们,而你选择相信。
希望扁鹊等人看了不要生气。他们也是知道即使同一病状,对不同的病人要施用不同的药方。但是西医当中,看错病的也不少呢。当然,我们都别把中西医当中的不好的拿来和另一方的优秀的人来比较。
---是,现代医学当然不是包治百病,医生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这个非常明显,我完全同意。比如咱们的人民军队,有没有问题?当然有问题,贪污腐败,嫉贤妒能,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数不胜数,但是这是不是一只强大的军队?有没有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是,我相信还是一只强大的军队,肩负起了保卫国家的责任。秦王朝的军队够强大吗?非常强啊,打遍世界无敌手,杀人盈野啊,那是世界历史上数得上的强军啊。但是能不能让昔日的秦军肩负起今天的责任?白起能不能靠大刀长矛打败美帝的飞机大炮?我完全没信心。别说美帝,美帝的小喽罗越南也玄。这个扯远了。简单来说,中医我看应该交给历史学家去研究,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不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曾经是,现在不再是了。酱紫
我也并不是站在中医一边。只想尽量客观公正。因为好的中医很难得到继承,我也是看西医的。但我不排斥更多的了解中医和中药,不会看到几个例子就全盘否定,全部怀疑。就像如今碰到几个庸医,也不会不再去看西医了。现代的一些中医差了,不知道肾衰的危害,或者不知道如何配伍防止,也不能说所有的中药都不好啊,更不能说中药没效,因为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
---很明白mm希望客观公正,我也希望mm能够更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医,不要被假象所左右。我不排斥了解中医中药,就好象我也喜欢了解历史,诗歌,音乐,地理,甚至风水。好学不倦是人生动力之源。我所批判的是中医中药的逻辑体系,哲学体系。这并不仅仅因为我同学的那个例子,那个不过是个例子,最多是。。。最多就是个导火索,导致我更仔细地思考这个问题而已。
说到吃死人,中西药哪边能逃过?好药还得有好医生,但是不能因为医生不好,而说药不好。西药也一样,不同剂量的药,有时候对某些病是好药,有时候却是毒药,比如阿司匹林,不同的浓度适用不同的病。
---现代医学当然有误诊有庸医。所以看这个行业要看整体,看发展趋势。同时要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现代医学的主要问题就是医疗费用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知识问题,而是体制问题,监管问题。但是中医这个问题更严重些,主要是因为知识体系问题:中医无法归因。就是说如果一个病人肾衰死了,在社会层面,现代医学可以通过统计,在个人层面可以通过试验,病史等来确定是不是医疗事故,有没有医生责任,有没有误诊,有没有乱用药的问题。比如mj最近的case,现在通过尸检可以确信是药物过量造成的,就会起诉那个医生。这个医生这辈子算是完蛋了。。。但是中医从其本身来看,完全无法确认医疗责任。因为中医是完全经验性的。现在,这个人肾衰,每个中医根据自己的经验,有人说有责任,有人说没责任,怎么办?不能投票啊,因为庸医是多数。那谁才不是庸医?如何界定?即使全中国前10名的中医,流派不同,观点也不同。看看古代皇帝就知道了,都是时代最牛的医生,经常吵得要死,治不好人。中医体系中没有诊断标准,没有治疗标准,这个非标准化是其致命缺陷。现在很多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正在想办法,呵呵,非常难。这是系统问题。阴阳就没法定量,如何标准化?
到现在,我并没有多为中医中药说好话,只是想把我知道的和您一起讨论,始终是把这个当作一个问题,互通有无的讨论,希望通过您在另一个领域的了解来扩大知识面来,以更多地了解中西医药,期望有一些启发(不过好像家庭主妇不需要了解太多这些,我真是多管闲事:p)。但是斗胆说一句,觉得您还是老问题——从传统的B的角度来苛求A,觉得一些人们对A迷信。但我却觉得您对B就有点迷信。。。
---没时间去看黄帝内经啊,只是有机会翻了一下本草纲目,差点吐血。。。你指出的老问题其实就是结症所在。科学是我的信仰,一切从科学出发,让科学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是进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我的理想,我的实践。
另外,科学本身是否是一门信仰,也是个大话题了。:p
---我认为是的,科学体系是这样的,从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的方式来指导,通过试验的方式来选择正确的道路。这是我所认识的科学。跟其他信仰的唯一不同在于,科学只需要相信几个公理,和逻辑。而其他信仰需要的是对一切具体事实的信仰,完全剥夺了我认识世界的权利:)所谓对科学的信仰就是对最少的信仰。
科学也还在发展呢,批判可以帮助进步,但是没必要批得一无是处,把好处全都忽略,现在千万人认可的某某理论,也许将来也有那么一天呢?
---我坚信的不是某个理论,某个权威,而是科学的体系。就是我上面说的方法。人总是要有信仰的,即使将来被推翻又能怎么样呢?难道因为iphone早晚会被superphone代替所以就不用iphone了?科学的特点,就是其包容性,就是说只要你符合这个逻辑的体系,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认识,都可以兼容并存,互相探讨,共同进步。中医还没能进入这个体系,所以我不打算用来指导我的生活:)
现代人发现金字塔的那么多秘密还花了那么多年,还有很多秘密有待揭开,没有人会说它就是一个破土丘吧?即使曾经也许有人说过。
---对啊,我很迷金字塔一阵。也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以后讨论。但那时基于我对历史的兴趣,对未知的向往。中医我认为也一样应该在博物馆里面研究,应该申请文化遗产,应该交给历史学家。
中药的好处,以我目前的浅显见识看是有一些:
1,之前提到的,西药研发的平均周期长达数十年,中药典籍能帮助大大缩短这个时间;
---我不相信大多数没有数据的中药典籍。几十年了,这么多人看,一共就看出青蒿素和黄连素两个,这周期也不短了。
2,很多都是日常食物,这一类的中药副作用小,即使也许不能治病但也不会致病,即使是安慰剂都可能是有用的;
---平衡饮食是我一贯主张的,现代医学也这么主张的。比如胡萝卜对夜盲症有治疗作用,这个现代医学也知道。但是我还是觉得,一般食品什么都吃一点比较好。
3,药物作用的机理,目前研究从微观角度看是,药物分子作用到机体内的蛋白靶标上,但是很多时候身体的机能非常复杂,多重靶标相互作用影响,单一分子的药物不一定有复方药物有效,中药之间也不排除多重靶标作用和互相抵制副作用的例子,但是目前科学研究水平有限,还属于前沿科学,我认识的很多国内外的人,做的是相关的这块。
---我完全同意,确实如此。这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非常复杂,既可以互相加强,也可以互相克制,很多时候也是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所以现代医学的途径是找特异性好的药物,尽可能减少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有效性,减少副作用。
4,说到真的吃了啥中药病好了,或者刮痧,或者拔火罐,病好了的事情,如果您怎么也不愿意相信的话,那么那些西医治疗无效却被中医治好的人也怎么也不会相信有人说“中医无用、西医就是先进”的话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有效可以研究,在有结果之前,在有数据证明安全有效之前,不能推广。酱紫。
我真是吃撑了,不好好休息,在这里口水连篇。这个讨论能结束吗?本来想拉老公一起来讨论的,他说这个已经花了我一下午,还要花他一晚上?所以就在他做饭的时候,俩人简单讨论了一下。
谢谢观赏:)希望没无意得罪到您。我是相当欣赏您的!
---最后说两句。mm你看咱们都是做科学的,但是咱们对科学的态度有些不同。这个是正常的,请mm海涵。不论mm什么观点,偶对mm还是非常尊重的,mm的这些意见我也仔细考虑过才回答的。咱们争论归争论,不伤人品。mm方便的时候,咱们继续讨论哈。谢谢你陪我聊天儿:)也请向你家ld代为致意,欢迎有空继续探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