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8, 2011

吃饭后不喝凉的吗?

收到凶文一篇,讲的是饭后喝凉水,会得心脏病!太恐怖了,转载分析一下,与网友共享:


心臟的剋星......
外籍心臟病專科醫生的說法 : 吃飯後不喝涼的!
心臟病發作與喝溫開水
 

中國人和日本人吃飯的時候喝熱茶,而不是喝冰開水 我們應該學習中國人和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吃過飯之後喝一杯冰冷的飲料的確很舒服,然而,冷開水會使你剛剛吃下肚的油膩膩的食物凝結在一起,而且會使胃腸的消化作用變慢,一旦這一大坨像爛泥的東西碰到胃酸,就會分解而很快地被腸子吸引,它會附著在腸壁上,沒多久它就會變成脂肪,而導致癌症所以說,吃過飯之後最好還是喝一碗熱湯或一杯溫開水。 

上面是我最新收到的健康咨询。虽然使用了漂亮的图片,和斑斓的色彩,但是这并不难增加文章的可信度。这种想当然却缺乏逻辑健康资讯实际上不但无用而且是健康的大害。听得越多,信得越深越不健康。
好在文章不长,我们来一句一句分析一下这篇五颜六色的文章:
外籍心臟病專科醫生的說法 : 吃飯後不喝涼的!
这红色而且巨大的第一句话就非常可疑:第一,用外籍来吓唬人。真的假的跟国籍并没有关系。说外籍并不增加可信度,更何况还是个无名无姓的外籍医生。没准是个非洲籍的中国裔医生说的,也未可知。读者不要被外籍两个字瞎倒。第二,引用人家的话却没有出处。并非科研结果,亦非临床结论,更非专家评论。这个心脏病专科医生多半是瞎编胡造的,其实反映的无非是作者想骗人,但是没骗到的尴尬而已。作者的话自然更加不能信。

中國人和日本人吃飯的時候喝熱茶,而不是喝冰開水 我們應該學習中國人和日本人的飲食習慣。 
这句话缺乏起码逻辑。中国人和日本人喝热茶怎么了?好像中国人和日本人就不得心脏病了?这些年喝热茶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心脏病发病率不要太高哦。这句话是典型的摆了论据却不论证,直接跳到结论,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一起想当然的典型。前半句和后半句缺乏逻辑联系,“应该”是如何建立的?
即使真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心脏病发病率比欧美低,也不能简单归功于喝热茶。这是典型的中医式思维 想当然的归因,却缺乏证据的严格因果关系。怎么排除不是欧美和亚洲人的体质差异?怎么知道不是欧美人就是容易得心脏病?很简单,要解决这个疑问,需要在亚洲人中做对比,不能用亚洲人去比欧洲人。这个研究也很简单,看看亚洲人中饭后喝热茶和喝冷水的心脏病发病率就知道这个“吃飯後不喝涼的!”的结论是否正确了。可惜的是民科就是民科,只会想当然,却不知道如何提出证据,也不知道如何建立证据和结论间的必然性联系。

吃過飯之後喝一杯冰冷的飲料的確很舒服,然而,冷開水會使你剛剛吃下肚的油膩膩的食物凝結在一起,而且會使胃腸的消化作用變慢
这段话作者甚至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豆到底,只好难为我自己给分段了。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符合生活常识。我们一般都知道,炒的菜放在冰箱里容易结一层油。这是这段话的唯一依据。但是如果作者说喝冷水会召唤天顶星人,读者就都知道那是胡扯了。正因为部分符合生活常识才格外具有欺骗性。我们炒菜的油在4度会凝固。。。这其实只说对了一般。事实上素油由于是不饱和脂肪,所以在4度不会凝结。动物性脂肪由于饱和脂肪比较多,因此凝固点较高,所以才会在4度,甚至室温下凝结。如果摄入大量动物脂肪,同时大量喝冷水,确实会减缓胃肠的消化功能,但是并非因为食物凝结,而是因为冷水造成胃肠道血管收缩,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但是这跟心脏病并无直接关系。

一旦這一大坨像爛泥的東西碰到胃酸,就會分解而很快地被腸子吸引
胃酸仅仅是胃酸,主要作用其实并不多,并不能“分解”脂肪或者蛋白。主要作用是第一,消毒,杀灭所有进入胃里的细菌。第二变性食物中各种成分特别是蛋白质等。因此“这一大坨像烂泥样的东西”碰到胃酸并不会因此分解,而是要到小肠,经脂肪酶分解。部分分解的脂肪经胆汁包裹,被吸收入体内。不经胆汁包裹的脂肪并不能被吸收。帮助和促进脂肪的消化是胆汁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因此切除胆囊的人多数都有脂肪消化不良的副作用。胆囊的作用是储存胆汁,在需要的时候排除胆汁,但是胆汁是肝脏合成分泌的,因此胆囊切除并不影响胆汁分泌,但是影响胆汁的储存和在需要的时候正常排放。不过切除胆囊之后多数人经过一段时间总胆管会扩张而部分替代胆囊的作用,使脂肪消化不良的症状得到部分缓解。

它會附著在腸壁上,沒多久它就會變成脂肪,而導致癌症所以說,吃過飯之後最好還是喝一碗熱湯或一杯溫開水。
这段话作者已经被自己的伟大发现激动得不知所云了。脂肪不会附着在肠壁上。肠壁上都是肠粘液,根本不可能被脂肪附着。分解后的脂肪都被胆汁包裹,形成乳浊液而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先经肝脏代谢,也不会附着在肠壁上。被分解的脂肪只有在脂肪细胞中才能被转化为真的脂肪。而脂肪被肝脏代谢为其他成分,以供身体使用。因此当脂肪太多的时候,会:一肥胖,二脂肪肝。
前面在说心脏病,不知道为啥突然变成了导致癌症。这和心脏病有啥关系吗?
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论据堆砌起来,凭着丰富而幼稚的想象力得出的“所以”可以肯定是胡说八道。即使1000年之后证明这个结论蒙中了,也不能说明作者的论据论证方式的任何价值。

这篇文章除了拿出来当个反面教材让读者耻笑和批判,不具有任何其他价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